美能源部长暗示放松原油出口限制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2011年煤炭市场回顾与展望
www.syn.ac.cn     发布时间:2011-12-27 19:19    栏目类别:行业动态

      2011年像一位还未交够的朋友马上就要分手了,又要迎来一位新的朋友2012年,在这新旧交替之际,回顾一下过去一年中国煤炭市场的运行,对我们看清新的一年的大趋势是有大帮助的,何况2011年发生的许多事对2012年将有持续的影响。尽管2011年的数据还要再过一两个月国家才会对外公布,但这已不重要了。

      2011年中国的煤炭市场(主要指沿海市场)最值得我们去回顾一下的事有以下四点:

      一、明显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
      二、进口煤将超过2010年;
      三、白热化的煤电之争;
      四、水电出力严重不足。

      下面分别说一说这四件事:

      1 明显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
      往年也会出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情况,但是都是有特殊原因造成的。比如水电的出力情况,在淡季本来不缺电的情况,水电不出力,造成电力紧张,而在旺季本来不缺电,可水电又特别给力,造成电力过剩,这就给煤炭市场造成“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现象。但是今年大家都深有感触并达成共识的“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却不是由这样的阶段性的特殊原因造成的,而是由煤炭市场的内在运行规律造成的。

      中国的煤炭市场具有鲜明的时段性,它一年之中的波动就是围绕着这些时间点来起伏的。这个时段性就是夏季用电高峰(迎峰度夏)和冬季的用电高峰(迎峰度冬)以及每年春节前后的用电低谷。一般的起始点是每年的五月至八月为迎峰度夏,九月至来年一月为迎峰度冬,一月至四月为春淡季。由于这些年电力企业被高涨的煤价压的喘不过气来,加之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人们纷纷抢在行情启动之前采购煤炭,以求买到低价煤,这样就把行情提前了。所谓行情实际上就是人的行为,大多数人都行动了,一波行情自然就启动了,人们在淡季大量采购煤炭,到旺季已储备够了煤而放缓采购,也就形成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场特点。

      今年促成这个特点如此明显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年国家和许多地方政府都建了大量的煤炭储备基地,这些储备基地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淡季采购煤炭进行储备,到旺季供应市场以缓解市场的紧张。由于这些储备基地投入运营,更加促成了今年中国煤炭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特征。

      由此我们可以说“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将会常态化,这是我们从事煤炭业务必须认识到的。

      2 进口煤将超过2010年
      今年的进口煤呈“V”型走势,春节后急剧减少,可是五月份以后又急速增加,到九月份还创下了1900多万吨的历史天量。现在许多人估计,今年全年的进口量将超过2010年达到1.7亿吨以上,这是让许多人始料不及的,包括笔者在内。

      年初为什么预计不到进口煤会达到如此程度,主要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有想到欧洲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以及世界经济会因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再次下行。二是没有想到我们国内的大国企会如此大规模的介入进口煤市场。但影响中国进口煤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下的世界经济走势。年初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动力煤在125USD,还有上涨的趋势,比当时秦皇岛平仓价高出40多元,还未算海运费,可是到当前澳煤的价格已滑落到110USD,已经比当前秦皇岛的平仓价低了120元/吨。这都是世界经济下行导致煤炭需求减少带来的结果。如果不是因为澳洲各港的装船条件差,滞期严重的话,可能中国所有的船都会去澳大利亚装煤了,所以大国企大规模介入进口煤市场一点也不奇怪。

      国外的煤要进入中国市场,它必须比中国煤的价格低,只要中国的煤价还处于高位,进口煤就会成为中国煤炭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平抑中国煤价的一个基本因素。神华集团估计2012年中国将进口2亿吨煤。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煤炭市场明年将不会有太好的行情。

      3 白热化的煤电之争
      2011年,中国煤炭市场上(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生活中)最热闹的事情就是煤电之争。双方各有喉舌。煤炭方是《中国煤炭报》,电力方是《中国电力报》,站在中间立场的是《中国能源报》争论的不亦乐乎。加之全国其他媒体的推波助澜,俨然一出美国的音乐剧,热闹非凡。除了博舆论的同情外,其实双方都是说给国务院听的。所以从煤电之争这件事上,先不说对错,首先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市场环境是不完善的,本该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最终没有政府出面就解决不了。

      二是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享受了国家无数优惠,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营大企业,特别是国资委属下的大央企,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关键时候掉链子。”到了国家需要他们作贡献时,没有谁会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二位,谁都是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二位,甚至根本不顾国家恶化社会的利益。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就是企业,无论它是国营还是民营,对企业来说企业的利益第一,这完全符合市场的原则。所以对这些大国企完全不必给予特殊的优惠,也不必往他们脸上抹道德的油彩,也不必对他们寄予什么希望,把他们放到市场去就行了。第二,也可以看到我们的这些大国企在度过了九十年代艰苦岁月之后,不仅过去那些备受批判的国企病没有改掉,反而从市场上又学到了更多的坏毛病。所以一纸限价令和一纸涨价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可能会引出更多的麻烦,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由此引出的问题,可能在2012年的中国煤炭市场上持续发作,影响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煤电之争的焦点在煤价,煤价高是事实,但煤价为什么高却说法不一,有成本说,有需求说,有税费说,但笔者认为煤价高主要是交易效率低造成的,而交易效率低主要是铁路运能不足造成的。这已是一个说了多年的问题,但一直未能解决。如果铁路运能100%的满足煤的运输需求,煤价将会应声而落。因为中国目前的煤炭行业并未形成真正的垄断,所谓的垄断仅指国营大企业在铁路运能上的优先权,所以破解了铁路运能问题也就破解了煤价高的问题。

      4 水电出力严重不足
      这个问题一般不太引人注意,但是对从事沿海煤炭业务的人来说,这其实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西南的水电大部分都送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以水电不出力,火电就得多发电,火电多发就得多用煤,这就是“水火矛盾”,但这个矛盾不像煤电矛盾是人为因素为主,产生“水火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也就是中国的西南地区下不下雨。而西南下不下雨又关联到东南沿海有没有台风,有了台风,台风进不进入中国内陆。今年恰恰是台风少,仅有几个台风又从中国沿海擦边而过,要不去了日本,要不去了东南亚,结果中国西南缺水,而东南却洪涝成灾。

      目前最终的数据还未见到,但根据前三季度数据估计今年水电出力可能只有30%左右。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已近两亿千瓦,这么大的负荷压到火电身上,将增加多少煤炭的消耗,所以今年如果水电出力很好的话,沿海市场的煤价一定不会涨到850元/吨。

      下面谈谈对明年的展望:

      2012年对中国煤炭市场不利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一、欧洲债务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再次下行,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加工业。
      二、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使钢铁、建材等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受到重大影响。
      三、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性金融政策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导致经营困难。
      四、世界经济不景气,造成国际煤价下滑,这个趋势在2012年还将延续,这就会使进口煤大量增加,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但2012年对中国煤炭市场有利的因素也很多:

      一、中国经济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从今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中央政府是心中有数的,中央政府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已是明证。

      二、能源需求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刚性的除非遇到类似战争这样的大变局,能源消费是不会大起大落的。何况2011年对房地产调控和对通胀的控制都很成功,给2012年的经济运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虽然房地产业在调控下出现了下滑,但保障房建设将能弥补商业房地产业下滑对各行业的影响,包括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四、由于铁路运能没有增加,所以2012年煤炭的总供给量不会有大幅增长。

      五、地方政府和煤炭生产企业也会限产保价。

      六、到今年底火电总装机将突破7.5亿KW,加之国家调高了电价,相信明年电煤的消耗将出现较大的增长。

      七、今年底的煤炭供需衔接工作,国家已出台政策,减少了近一亿吨的重点合同煤,首度取消钢铁(有色)的配额。这反映出国家要逐步将煤炭交易全面市场化的意向,煤炭全面市场化必然有电力的全面市场化,如果这两点都做到了,这是对中国煤炭市场最大的利好。

      综合以上的对比分析,应该说2012年中国煤炭市场不会出现大的起落,还是会按其固有的规律去运行,只是今冬的煤价下调的幅度比往年更深一些,而明年行情起来后上涨的幅度达不到2011年的水平。


(来源:2011-12-27 秦皇岛煤炭网 作者:舒大枫)

| 国家发改委 | 国家科技部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 中国神华集团 | 中国大唐集团 | 中煤集团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中国煤化网 | 人民网能源频道 | 国家煤化工网 | 中国能源网 | 中国煤化工网 | 中国化工报 | 中国经济导报 | 科学网-科学时报电子刊 | 辽宁石油化工网 | 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Copyright  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4003651号-1
公司总部: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绿地领海A幢12504室 电话:029-68902923  传真:029-68902922
大连公司地址: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909C 电话:0411-86649777 传真:0411-86649885